7月11日传金所配资,国家疾控局介绍,暑期人员流动增加、高温多雨,结合传染病流行规律和疫情监测数据,预计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及肠道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
当前,夏季蚊虫进入活跃期,部分南方省份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本土疫情风险逐步升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在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聚集性疫情。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正值高发季节,需加强防范。呼吸道传染病整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新冠疫情预计进一步下降,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强度较低。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潘力军说,近期多地持续出现高温闷热“桑拿天”,中暑风险增加,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等。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中暑,其中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户外作业人员风险较高。
“若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冰袋冷敷颈部、腋下等大血管部位,并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饮品。”潘力军提醒,如体温超过40摄氏度并伴有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可能为热射病,需立即拨打120急救。
国家疾控局提醒,暑期高温天气频发,公众应关注该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信息,通过预警信息识别风险等级。黄色预警时,一般人群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减少剧烈户外活动;橙色预警时,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应避免外出,如必须外出需有人陪同;红色预警时,户外工作者需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备好防暑降温用品,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止工作传金所配资,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近期,部分儿童出现疱疹性咽峡炎。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刘钢表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症可全年发生,其中春夏季为高发季节,学龄前儿童为易感人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病程约5天左右可自愈。”刘钢说,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尽快就医。
此外,全国多地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国家疾控局建议受灾地区居民加强健康监测,注意饮食饮水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柴嵘
长宏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